| 网站首页 | 北京周易研究协会 | 中国周易研究总会 | 北京贤林传统文化研究 | 天 佛 寺 | 国际预预与测言 | 图片 | 下载 | 
您现在的位置: 韶山周易 >> 北京周易研究协会 >> 姓名专著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图文]万姓同根源于淮阳          【字体:
万姓同根源于淮阳
作者:佚名    文化来源:本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3    

                           

  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那么,姓氏是如何形成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瑰丽的中华姓氏大花园探幽一二吧。华夏姓氏文化趣谈伏羲一统正姓氏

  据史书记载,大约6500年前,在以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为中心的黄淮区域,被尊为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统一了九大部落,奉为华夏图腾。但让伏羲颇伤脑筋的是,当时部落男女的交媾生育十分混乱,往往知其母,不知其父,知其爱,不知其礼。为了制止乱伦、乱婚等愚昧现象,伏羲开始实践制嫁娶,正姓氏。他首先自定为姓。字繁体为,上部意为天似穹庐,下部乃一字,虫即龙也,概言之,所表示的是天下一条龙也。接着,伏羲又为当时尚存的母系家族定姓,如:姒、姜、姚、妫、姬等,这些皆带字的姓意指源于同一女性始祖,而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他为庶民百姓定氏时使用了灵活、简便的办法。有以居住地的地形景物为氏的,如石、邱、高、沙、江、洪、谷等氏;有以驯养的动物为氏的,如牛氏、马氏等;有以周围常见的植物为氏的,如杨、叶、柳、花等氏,有以天于方位为氏的,如左氏、南氏等;有以天相变化为氏的,如雷氏、阴氏等;还有的以生活用品为氏的,如柴氏、疱氏等。远古姓、氏区分严格

  现代的姓和氏是一个基本相同的概念,而在远古却有着严格区分。在那时,以女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称姓,以男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则称氏。因为当时社会正处于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时期,族属部落既有以女性始祖的血缘为主的,也有以男性始祖为主的。当远古先民们拥有了姓氏后,伏羲开始规范制嫁娶氏同姓不同者,婚姻互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就是说,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男女不得通婚,而源于同一男性始祖的男子或女子可以同源于另一女性的女子或男子通婚。当然,不同姓氏的男女,通婚是没有限制的。这就有效地制止了乱伦、乱婚等现象的发生,从而使远古先民的婚姻实现了从愚昧向文明的跨越。现代姓氏的四大起源

  我们现行的姓氏,是在远古姓氏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随着母系社会的进一步瓦解,远古姓的概念逐步被削弱和淡化。从黄帝到西周初始的二千余年间,姓已逐渐变得可有可无,而氏则成为一个家族、一个人的主要称谓符号。现在的姓氏,多数确立于春秋至秦汉时期,有的则更晚一些。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的华人所使用的姓氏有3500多个,其中可查出起源的有3000多个,大体可分为四类:一是由远古传承而来。伏羲时代确立的数以百计的姓氏许多传承至今,如姜、石、邱、洪、江、杨、叶、马、汤、高等。二是自周王朝起实行分封制,出现了大量的诸侯国和封邑之地,于是很多人就以国、封邑或官职为姓,而舍弃了原来的姓氏,陈、郑、卫、韩、秦、魏等姓氏都是如此。三是赐姓。如张姓共尊黄帝之孙为始祖。远古时,黄帝之孙发明了弓箭,授官为弓正,被赐为张姓。其后裔多活动于河南濮阳一带,故濮阳是中国第一大姓氏的起源地。四是或源于某些职业、技艺,或源于某一事件或先人的爵位、谥号、排行等,也有因某种原因改姓、变姓的。据研究,现代姓氏的起源地多达千处,如刘姓起源于今河南鲁山、李姓起源于鹿邑,石姓起源于淇县……但追根求源,万姓皆发源于宛丘。正是在伏羲正姓氏后,世间才真正有了姓氏。尔后经过数千年发展,才逐步演化为现代的姓氏。

  中华姓氏的形成背景复杂多样,有的一姓多源,有的多姓同源,从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华夏姓氏文化。(袁义达 张天兴)      

源于淮阳的部分大姓

李姓为当今中华第一大姓,也是

  世界头号大姓。据统计,李姓占全国人口的79%,即世界上李姓人口超过9500万人。

  李姓源于今河南鹿邑。《新唐书、宗室世系》载:李氏出自赢姓。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皋陶,为尧大理。生益,益生恩成,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理氏。至纣之时,理徽以其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利贞逃难于伊候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氏。李利贞母子回到陈国,在离陈不远的苦县(今河南鹿邑)定居。李利贞娶陈国契和氏之女为妻,生子昌祖生彤德,彤德曾纱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硕宗的五世孙为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生李耳。李耳是《新唐书》以前正史所载李姓第一人。

  秦汉时期是李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瓯时,李姓始入两广地区。李耳的后裔入甘肃,发展为陇西李姓望族,居河北成为赵郡李姓名家。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陇西李氏王朝传19帝,历时289年,李姓贵为国姓,李姓人口迅速膨胀,成为国中第一大姓。明朝时入台湾。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李姓大约有560万人,排在王姓之后,为宋朝第二大姓。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李姓大约有510万人,仅排王、张之后,为明朝第三大姓。当代李姓的人口已达9500余万,为全国第一位大姓。李姓人口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108%)、四川(101%)、山东(83%)三省,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29%;其次分布于河北(67%)、广东(58%)、湖南(56%)、湖北(49%),四省的李姓又集中了23%。其中,河南为李姓第一大省,李姓人口占河南省总人口的102%。

  李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东北、冀鲁豫大部、四川大部、苏皖北部。李姓在西南、华北是最常见的姓氏。资料显示: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92%以上,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02%。

  陈姓陈姓是当代中国的第五大姓,占

  全国人口的453%。《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陈,太昊之墟。陈姓的血缘先祖是五帝之一的虞舜。《通志》言:虞有二姓,曰姚曰女为,因初,周武王封舜帝后裔女为满于陈地,建立陈国,并将长女大姬嫁于女为满。女为满称陈胡公,他是陈姓的始祖,是天下陈、田、胡、孙、袁等姓的一世先祖。春秋中期,陈国内乱。陈厉公之子陈宪逃至齐国,为避难而改姓为田。陈宪后代在齐国逐渐发展。秦灭齐后,齐王建的第三子轸复姓陈,移居颍川,成为中华望族。陈胡公48世孙陈实德高望重,故陈氏奉太邱长陈实为颍川姓祖。后裔分为陈朝派、江川义门派、开漳派、太傅派等。南北朝时,陈氏家族迎来了黄金时期。陈氏后裔陈霸先夺取梁的政权,建立了陈朝,定都金陵,历时33年,陈氏子孙遍布南中国。后开漳派又陆续入台,成为台湾第一大姓。

  陈姓按区域而言,在南方地区(闽台、两广)则居于首位,占该区域人口的1057%;在长江流域地区(江浙皖赣湘鄂川黔滇)陈姓位列第四,占该区域人口的486%;在北方地区(即除南方、长江流域以外地区)陈姓则退居第七位,占该区域人口的251%。从省别来看,福建、台湾、广东、浙江等省是陈姓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广东为当代中国陈姓第一大省,该省陈姓人口占全国陈姓总人口的比例达147%,其次为四川、福建,三省陈姓人口合计可占全国陈姓总人口的33%。

  谢姓谢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

  的后代。相传炎帝居于姜水畔,便以姜为姓。至商代有后裔孤竹君的长子伯夷与叔齐一起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对武王伐商,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到首阳山,因不食周栗而死,他们的后裔仍留在商朝。成王继位后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称申伯,是申氏的始祖。厉王时娶申伯之女为妃,生字为宣王,宣王继位后,封母舅申伯于谢国,后来这仪家失去了爵位,公元前668年楚国灭掉申国。其子孙按当时的习惯以新都之邑名谢邑为姓,称谢氏。望出陈留、会稽,史称谢氏正宗。是为河南(太康)谢氏。

  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谢氏大部分分布在今河南外,其中有一支迁往山东,一支迁至湖北,还有一支迁至湖南,迁至四川,后又分为三支:一支于三国时迁至蜀郡,至晋代有部分迁至陕西;一支迁至云南永昌,后发展为当地大姓;还有一支迁至四川彭水一带及贵州北部。汉代谢氏的聚居地有增加了会稽郡、江西九江、章陵等处。其中会稽郡的谢氏人丁兴旺,已相当有名望。晋代,成郡谢氏发展成为名门大族,其中最著名的是阳夏(太康)谢氏,以及由此迁出的康乐谢氏。西晋末年,黄河流域战乱频繁,中原人大量迁往江南,阳夏人谢衡因避战乱迁望会稽始宁东山,在此繁衍,成为谢氏最重要的一支。唐朝时,河南固始谢氏入福建泉州,同时入闽的还有一支居于福建宁化县,后有一支自宁化迁至江西,至洪武四年(1371年)移居梅县(广东)。还有一支自宁化迁至广东大埔,后移居梅县。至清代,谢氏不仅遍布中原及南方各省,而且还发展到北部及东北的一些省区。谢氏移居海外,始于明代,多数是自闽粤地区先迁至台湾,进而远播东南亚及世界各国。

  谢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72%,为中国人口最多的50个姓之一。尤以广东、江西、四川、湖南等省多谢姓,此四省谢姓约占全中国汉族谢姓人口的45%。

文化录入:hanqilin    责任编辑:hanqilin 
  • 上一个文化:

  • 下一个文化: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化
    浅淡人生各要素的组合与观测
    产品命名的原则与技巧
    八卦是指什么
    祭拜人祖伏羲
    毛泽东的祖先是周文王之子
    姓氏寻根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原姓氏寻根概述
    央视专题片《人文河南》
    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节10月底
    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节筹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