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北京周易研究协会 | 中国周易研究总会 | 北京贤林传统文化研究 | 天下神奇天佛寺 | 天地风水学 | 图片 | 下载 | 
您现在的位置: 韶山周易 >> 北京贤林传统文化研究 >> 奇异科学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创造力本原机理初探1-- 从天才与灵感等现象获得的启发         ★★★ 【字体:
创造力本原机理初探1-- 从天才与灵感等现象获得的启发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易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25    

一.     从天才与灵感等现象获得的启发

对于各种天才现象,特别是从小显现大大超越年龄才华(比如莫扎特)或者成长在与其天赋很难相符环境下(比如伽罗华)的天才,以及各种灵感等等,学术界一直没有信服的解释。仔细研究各种天才现象,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与中国古老生命科学内在的共性:

以下论述主要摘于《天才与疯子——天才的精神构造》(genius creativity madness)赵鑫珊等及网络资料。必须指出的是,以下摘录的论述没有经过严格的证明与研究、试验,并且有一些出于作者的臆断,并不一定正确。虽然我们隐约看到了一些真理的影子,但并不能说明问题的本质。

“物欲越多,占有越多,精神就越萎缩,精神追求的空间也就越小”

——这点与道德经所述“无欲”,以及修炼对德的要求等惊人的相似。也是本研究希望达到能够拯救人类的一种方式。

“天才常常是自己给自己制造大苦闷、大忧郁、大孤独、大压抑和大过不去的不安分人。在离群索居和内在精神的孤独中,往往会孕育出一个天才。荒原、苍劲和孤独是非常养人的,尤其养天才。” “天才的孤独和忧郁直接来自上帝的安排、设计和规定。爱因斯坦大脑中的“孤独的旅客”感,陈子昂的“独怆然而涕下”,白居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以及贝多芬“恒久的孤独”。在1946年回顾万事的时候,67岁的爱因斯坦说他是个早熟少年。当时,他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人生大苦闷、大孤独和大悲愤而不能去怀。”

“在天才的精神构造中,根本忧郁占有重要位置。”《天才与疯子——天才的精神构造》

——中国道家修行特别是高层阶段,一般都会在深山老林渺无人烟的地方修行。

这里所指的忧郁、悲愤和苦闷不属于社会学而属于哲学的层面,如果它们一旦同好奇心和对天地神秘结构的敬畏感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合力,就有可能做出重大的、根本性的发现。

作为天才中的天才,达.芬奇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对世界万事万物从小就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保持到老到死,永不衰竭。《天才与疯子——天才的精神构造》

——在后面将提到的《天地人合法》(吗哪中提到:

“人心在寻求真理时,人心就与地心、天心接通了。

人心在探索宇宙的奥秘时,人心就与地心、天心接通了。

人心处于有天地万物的起源里时,人心就开始与地心、天心接通了。

人心在寻找生命的起源与归宿时,人心就与地心、天心接通了。

人心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人心就与地心、天心接通了。

人心在寻求矛盾的起因与消化时,人心就与地心、天心接通了。”

       而在后文将谈到人类智慧与道、量子真空零点场的关系。

对有些天才,他们的创造力的确同他们的精神错乱状态(amentia)或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有某种关联。《天才与疯子——天才的精神构造》

“有一组证据可以证明,意识转换状态(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具有在正常的意识状态下所不具有的传输信息和医治疾病的功能。精神科医生John Nelson把意识转换状态看作人类心理的基本状态,这种状态的一种后果是逐渐变成精神错乱,而另一种后果则是达到创造性、洞察力和天才的崇高境地。” 《微漪之塘——宇宙中的第五种场》

——《道德经》“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 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更多请看后文“混沌心理学”。

量子论创始人普朗克在他做出重大发现的日日夜夜便处于一种近乎疯狂状态。为了推导辐射公式,他一反平常素日衣冠楚楚的绅士风度,成了一个不修边幅、蓬头垢面的“疯子”。

“注意固定”是造就天才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同时也是有些疯子的主要症状之一。《天才与疯子——天才的精神构造》

——“从受试者的内省报告可知产生alpha波的方法在于随遇而安,任其自然,不理会周围所发生的事情。”《创造心理学》郭有遹

“一物能狂便少年。

真正的大科学家、大艺术家和大哲学家的人格或精神结构,无一例外都是“强迫性人格”,注定是日日夜夜处在一种永不停息的强迫状态(obsessive state)。

一切卓越人物和天才都是强迫性人格异常者。(obses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古今中外,一切伟人的一生都受到高于自己生命的强迫症的支配。天才人物则有清晰的意识,而且是怀着一种强迫症的最高形式——使命感——走“在路上”。

看来,“使命感”不仅激发了人的生存勇气、创造力和智慧,也增强了人体内的免疫系统。

使命感在本质上是消除了病理成分的一种强迫人格。使命感是纯精神的东西。Mission有传道、传教、使命和天职的意思,具有三性:崇高性、庄严性、神圣性。所谓宗教精神,即具备了这三性。使命或天职因为带有这三性,故它的级别远远高于工作,高于事业,甚至高于去执行这项使命或履行这一天职的个体生命本身。

在康托尔(数学家)的大脑内有个解剖部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异,使他产生了一种非凡的“强迫性计数”(obsessive counting)。康托尔的一生都在无条件地执行幻听的命令。因为该命令来自天国,来自上帝。其实一切天才的一生,都在无条件地执行只有他才能听到的命令句。这个命令句来自上帝,来自神,来自天国。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许多最杰出、最深刻的数学思想都是在某次精神病发作前后完成的。这时候,他的思维不仅最清晰、敏锐,联想力和抽象能力也跃迁到了最高境界。也许,是上帝给他暗示,赐给他灵感,他只是个忠实记录员。其实一切天才都是上帝启示或口述的忠实记录员。

一种无形的、神秘的力控制、支配了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创造心理过程——今天,我们理应把这力、这过程,纳入脑科学研究视野。正是这力,驱动、强迫天才和卓越人物去执行使命。这力,来自人脑结构异常。人成了这力的忠实奴仆。这力才是主人。进一步揭示这力的不可抗拒性。”《天才与疯子——天才的精神构造》

“第三,实际上,化身就是一个普通人,他藉由各种艺术、技艺和科学,传达某种程度的觉悟力量,来利益和启发别人。在第三种化身中,诚如卡卢仁波切所说的,他们的觉悟力是「一种自发性的表现,就好象光是从太阳自发性发射出来,并不需要太阳发出指令或产生任何发光的意念。有太阳,就会发光。」因此,我们能不能解释,艺术天才的能力和本质,他们的最终启发,是来自真理的层面? 这并不表示伟大的艺术家全是觉者;从他们的生活看来,很明显的,他们并非如此。不过,这也是一个明显的事实,在某些关键的时段和某种特殊的情况下,他们能够发挥和传达觉悟的能量。艺术帮助过很多人瞥见精神的本质。艺术有看不见的神圣来源和神圣目的:它让人们看见自己的真性和在宇宙中的定位,并帮助人们重新获得那永远清新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以及无限的可能性。”《西藏生死书》(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索甲仁波切 Sogyal Rinpoche

——这点与我师父告之于我的相同。自发功、自发太极拳等,以及练功中的许多过程都让人身不由己,感觉到冥冥中有一股人类无法抗拒的力量。这点与催眠、梦游等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或许能够成为揭开大脑奥秘的一枚钥匙。

“世界上几乎所有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无不强调直觉的作用,如“伟大的以及不仅是伟大的发明,都不是按照逻辑法则发现的,却是由猜测来的,换句话说,大都是凭创造性的直觉得来的。”爱因斯坦也认为通向规律的桥梁不是逻辑,而是直觉,他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 《进化中的宇宙》陶同

“由于思考显现(manifestation)的本质,以及了解它的各种途径,自然引导我去思考人类创造力的本质,也就是由人性的内在世界显现出来的形式。这些年来,我常常思索三身和三种中阴的展现,能否说明艺术表现的整个过程,并且了解它的本质和隐含的目标。创造力的每一个作为和表现,不管它是在音乐、艺术或诗词,或甚至如许多科学家所描述的,在科学发现的时刻和开展中,都是源自一个神秘的灵感基础,然后透过翻译和沟通的能量转化为形式。从艺术的创作中,我们不是又看到这种连续的三阶段过程,如同中阴的过程吗?是否因为如此,某些诗、音乐或科学发现,才具有无限的意义和重要性?是否这可以解释,这些创作引导我们冥想,带给我们喜悦的能力,是因为显示出我们和实相本质的某些根本的秘密呢?”《西藏生死书》(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索甲仁波切 Sogyal Rinpoche

“无论中外古今,都有不少从事创造的人在苦思研钻的时候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在清虚无为的时候得到所需要的灵感。现在由于脑波与生物反馈学的发达,科学界已经知道某种脑波与清虚无为以及创造有关。”《创造心理学郭有遹

“中国禅宗境界高于脑科学原理,脑科学研究(包括天才和疯子现象)的终点,恰恰是“禅思与诗情”的起点。脑科学的极至不是别的,而是研究者进入“内外空净”、“心地明净”的境界。或者说是惊讶得发呆,说不出话。”《天才与疯子——天才的精神构造》

综上所述,可以归纳总结一下天才的一些共性:

l         具有强烈的内在驱动的动机。

l         经常寂寞独处,有一种天生的忧天悯人的忧郁与孤独感。

l         高度集中专注到某一问题,甚至忘却外界一切。

l         都强调直觉、灵感,而且灵感都基本是在不经意中、在清虚无为的时候得到的。

下面将看到这些与道家、佛家的修行方式根本上何其的相似!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易林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抱朴子内篇之十四
    抱朴子内篇之十三
    抱朴子内篇之十二
    抱朴子内篇之十一
    抱朴子内篇之十
    抱朴子内篇之九
    抱朴子内篇之八
    抱朴子内篇第七
    抱朴子内篇之五
    抱朴子内篇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