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北京周易研究协会 | 中国周易研究总会 | 北京贤林传统文化研究 | 天下神奇天佛寺 | 天地风水学 | 图片 | 下载 | 
您现在的位置: 韶山周易 >> 北京贤林传统文化研究 >> 奇异科学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阴阳五行思想与《黄帝内经》         ★★★ 【字体:
阴阳五行思想与《黄帝内经》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易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26    
所胜的脾的反侮。相乘和相侮,意味着五脏内正常关系的破坏,这必将造成脏腑系统的失衡。《内经》用五脏的乘侮来说明疾病的产生和发展,可谓对五行生克说的活学活用。


  (4)以五行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阴阳是《内经》中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五行则是《内经》中用以阐释有机体病理关系的具体机制。其表现为推断病情、说明疾病传变以及指导辩证立法三个方面。首先,《内经》认为人体内脏的生克关系正常与否,可以从人的色、声、味、脉等
体表现象得到反映,因而可以通过综合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人体信息,根据五行生克规律来对病情进行推断。其次,《内经》认为,疾病一旦产生,就会按照五行相克的顺序进行传变。《素问·玉机真藏论》说:“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
则各传其所胜。”这种顺序的传变属于疾病传变的正常情况,故《内经》称之为“顺传”。顺传的疾病,由于预料准确,所以只要治疗及时,预后一般较佳。而逆传者,则正相反,它是指疾病的传变按照五行相侮的顺序进行,《内经》认为这属于疾病传
变的异常状况,故其预后多不佳。《素问·玉机真藏论》说:“……气之逆行也,故死。”再次,《内经》以五行说指导辩证立法。它强调治疗疾病时,要从整体系统观点出发,根据五行生克关系,进行全面协调,控制传变,从根本上彻底治疗疾病。正是
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传统中医学在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并制订出许多具体的治疗方案,如培土生金,滋水涵木、扶土抑木、壮水制火、补火生土等等,充分体现了辩证立法的治疗观。可见,《内经》把疾病作为变化的系统整体来对待,通过系统内部以及系统内外之间的联系制约机制(五行生克关系)来把握整体发展变化的规律,以维持或实现
系统整体的平衡态。 

  《内经》无论用五行将人体部位归类,抑或用“生克”说阐述人体生理,用“乘侮”说揭示人体病理和用五行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这都表明人体内部是一个有机系统,它一动而全动,一变而全变,从而在中医学的特殊领域开显了五行思想的应用价值。

  通观《内经》,全书无处不洋溢着强烈的阴阳五行思想。它以阴阳五行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以之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从而将人体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它还运用阴阳五行论证人体是宇宙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认为人天之间因同构而相感,所以必须把人体放在宇宙大环境中去进行观察。这样,人体自身、人与自然,通过阴阳五行而处于密切联系之中。它们之间彼此依赖、相互制约,共同凸显出
《内经》中有机整体的致思倾向,从而决定了中医学重功能轻实体的发展方向,使得中医学呈现出与西医学截然不同的理论特色。此理论特色恰恰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特征,即以宇宙万物为一个结构一功能的统一整体,认为它们彼此之间在结构上具有同构性,在功能上具有协调性,它们通过相类相感而达到和谐共处。可见,《内经》
从医学科学的角度对中国阴阳五行思想的确立及其思想模式的建构,作出了巨大的哲学贡献,并对汉代董仲舒哲学以及整个中国哲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易林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抱朴子内篇之十四
    抱朴子内篇之十三
    抱朴子内篇之十二
    抱朴子内篇之十一
    抱朴子内篇之十
    抱朴子内篇之九
    抱朴子内篇之八
    抱朴子内篇第七
    抱朴子内篇之五
    抱朴子内篇之四